任务单元101:
一、教学目标(6学时):
学习情境 |
叉车合理选用 |
职业行动能力 |
目标 |
专业能力
|
应知 |
熟悉叉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|
叉车的结构、工作原理 |
叉车的特点 |
熟悉叉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|
应会 |
会根据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叉车 |
正确指出叉车各个零部件及其作用 |
社会能力 |
通过分组活动,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|
通过规范文明实训,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环保意识 |
通过小组讨论、上台演讲评述,培养沟通能力 |
方法能力 |
通过查阅资料、文献、培养个人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|
填写任务工作单,制订工作计划,培养工作方法能力 |
具有分析问题,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|
二、教学要求
1、教学对象要求:
(1)学生要对叉车有一定的认识,能区分各种不同的叉车,了解叉车在仓储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。(2)学生了解实训操作中的危险性,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、职业素养、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。(3)学生分组进行实训,一般每位教师带领8人左右。
2、教师要求:
(1)要求配备2名教师;(2)教师具备一定叉车实训经验,能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情境,并根据教学设计利用一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实施,及时对学生的操作和行为加以指导、评价和总结,建立完善的叉车实训情境。
3、实训条件要求:
(1)理论实训一体化专业教室;(2)演示、训练用叉车;(3)叉车实训书、学生实训手册;多媒体教学设备、课件和视频教学资料。
4、考核要求:
(1)素质考核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考核评分,考核情况见素质核题库与标准。(2)过程考核由教师在教学检查过程中,指定小组中的学生,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考核,以抽查的形式展开。
三、教学过程及方法
资讯 |
1、引题,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叉车有那些,它们的结构、原理和特点是什么,然后导入新课。
2、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和分析叉车的结构、工作原理和特点。
3、教师在根据叉车结构、工作原理和特点的分析后,分组布置学生根据叉车实训条件,让学生查找资料后,设计出合适的叉车实训方案。
参考资料
1、常用物流设备操作实训指导书
2、厂内机动车驾驶安全(上海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)
3、厂内机动车驾驶安全(浙江特种设备培训教材)
4)http://www.hzforklift.com/
5)http://www.linde-xiamen.com.cn/
6) http://www.chinaforklift.com/
案例:
1、叉车型号的选择
故障现象:某物流公司夜间来了一批成品件,每件货物毛重标注为3吨,其物流公司员工用CPCD2吨的叉车进行卸货。当驾驶员进行卸货时才发现货物无法升起,才发现型号不对了。
故障分析:根据上述故障现象,我们在对成品件装卸前,首先要对需要被装卸的成品件的物品、重量要了解清楚,依据每件货物的毛重标注为3吨,可以判断是物流公司员工对叉车型号的选择上出现了错误,因而我们可以重新选用CPCD3吨的叉车进行卸货,故障现象自动消失。
故障小结:我们在对成品件装卸前,需要对被装卸的成品件物品、重量要了解清楚,然后在选择需要的叉车。
|
教学方法运用:分析讲解教学法,实物教学 1学时 |
计划 |
以学生为主体,教学组织分组资讯讨论,在学生资讯过程中加以辅导,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、分析、归纳资讯资料,据学生手册和任务单制定工作计划(包括成员分工,时间分配,自评方式)。
|
教学方法运用:任务教学法、小组讨论法 0.5学时 |
决策 |
课堂对话、教师参与,学生交流对工作计划的认识及对相关知识点的分析,确定更合理可行的实施计划。 |
教学方法:演讲教学法 0.5学时 |
实施 |
学生主导、教师指导监督,学生依据工作单开始工作实施,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,加以指导,解答学生的疑问,注重操作的规范性、安全性和环保性。本任务的实施阶段如下:
一、 调研企业中叉车的种类。
二、 针对下列实物指出叉车各个零部件的名称和作用。
三、观察产业学院化工仓库或者加工车间,说明如何正确选用叉车。 |
教学方法运用:引导教学法 3学时 |
检查 |
课堂对话,学生在计算、设计过程中,教师对学生通过抽查的方式,完成过程考核,学生在工作任务单完成后,通过自述、教师提问的形式,认识工作完成过程中较好和不足的部分,完成最后任务的考核。 |
教学方法运用:演讲教学法 0.5学时 |
评价 |
课堂对话,教师参与,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,教师对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,学生与教师共同提出不足或改进意见,引导学生进行方案优化,据学生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。
(1)成果评定(60%),按各位同学提交的任务单及分工任务的难易程度评价。
(2)学习过程评价(30%),包括遵守纪律、工作速度、工作量、工作质量等内容。
(3)自我评价及团队合作评价(10%):自评,互评。
布置课后作业,学生课下自学内容,完成场地,工具和设备整理及清洁。
课后作业
1、 叉车主要应用范围有哪些?
2、 简述叉车的结构、工作原理和种类。
3、 企业在选用叉车上应注意什么? |
0.5学时 |
任务单元102:
一、教学目标(10学时):
学习情境 |
叉车直行与“8”字行驶的操作 |
职业行动能力 |
目标 |
专业能力
|
应知 |
熟悉叉车驾驶室内的各个操作手柄 |
熟悉叉车操作手柄的功能 |
应会 |
会根据实际要求正确操作各个手柄 |
根据实际要求正确操作叉车的直行与“8”字行的前进与倒退。 |
社会能力 |
通过分组活动,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|
通过规范文明实训,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环保意识 |
通过小组讨论、上台演讲评述,培养沟通能力 |
方法能力 |
通过查阅资料、文献、培养个人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|
填写任务工作单,制订工作计划,培养工作方法能力 |
具有分析问题,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|
二、教学要求
1、教学对象要求:
(1)学生要对叉车操作有一定的认识,能区分各种不同的叉车操作手柄,了解叉车在仓储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。(2)学生了解实训操作中的危险性,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、职业素养、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。(3)学生分组进行实训,一般每位教师带领8人左右。
2、教师要求:
(1)要求配备2名教师;(2)教师具备一定叉车实训经验,能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情境,并根据教学设计利用一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实施,及时对学生的操作和行为加以指导、评价和总结,建立完善的叉车实训情境。
3、实训条件要求:
(1)理论实训一体化专业教室;(2)演示、训练用叉车;(3)叉车实训书、学生实训手册;多媒体教学设备、课件和视频教学资料。
4、考核要求:
(1)素质考核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考核评分,考核情况见素质核题库与标准。(2)过程考核由教师在教学检查过程中,指定小组中的学生,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考核,以抽查的形式展开。
三、教学过程及方法
资讯 |
1、引题,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叉车有哪些操作手柄,它们的作用是什么,然后导入新课。
2、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和分析叉车的各个操作手柄。
3、教师在根据叉车各个操作手柄的分析后,分组布置学生根据叉车实训条件,让学生查找资料后,设计出合适的叉车实训方案。
参考资料
1、常用物流设备操作实训指导书
2、厂内机动车驾驶安全(上海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)
3、厂内机动车驾驶安全(浙江特种设备培训教材)
4)http://www.hzforklift.com/
5)http://www.linde-xiamen.com.cn/
6) http://www.chinaforklift.com/
案例:
1、叉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
故障现象:某厂驾驶员驾驶CPCD3三吨叉车送自行车轴皮入成品仓库,第六车送的是集装箱。由于这批轴皮要求大包装出厂,不应装集装箱,退回车间重新包装,在返回途中,驾驶员为图方便,未调头开倒车,而是顺车行驶,驾驶的叉车是超高装载(集装箱连底脚高1630MM,叉在货叉上后箱顶离地面的高度为1750MM)驾驶员视线被阻挡,叉车撞到了厂房。
故障分析:根据上述故障现象,在对超高装载(集装箱连底脚高1630MM,叉在货叉上后箱顶离地面的高度为1750MM)驾驶员视线被阻挡,驾驶员应该倒车行驶,可以判断是驾驶员违反了叉车驾驶安全操作规程,因而驾驶员要具有熟练的驾驶操作技能,才能避免上述故障现象的发生。
故障小结: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,各个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,规定了该工种的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必须遵守的规则。叉车驾驶员要具有熟练的驾驶操作技能,才能避免上述故障现象的发生。
|
教学方法运用:分析讲解教学法,实物教学 1学时 |
计划 |
以学生为主体,教学组织分组资讯讨论,在学生资讯过程中加以辅导,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、分析、归纳资讯资料,据学生手册和任务单制定工作计划(包括成员分工,时间分配,自评方式)。
|
教学方法运用:任务教学法、小组讨论法 1学时 |
决策 |
课堂对话、教师参与,学生交流对工作计划的认识及对相关知识点的分析,确定更合理可行的实施计划。 |
教学方法:演讲教学法 1学时 |
实施 |
学生主导、教师指导监督,学生依据工作单开始工作实施,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,加以指导,解答学生的疑问,注重操作的规范性、安全性和环保性。本任务的实施阶段如下:
一、 叉车直行的行驶操作。
二、 叉车绕“8”字行驶的操作。
三、叉车直行与“8”字行驶的操作。 |
教学方法运用:实训教学法 6学时 |
检查 |
课堂对话,学生在计算、设计过程中,教师对学生通过抽查的方式,完成过程考核,学生在工作任务单完成后,通过自述、教师提问的形式,认识工作完成过程中较好和不足的部分,完成最后任务的考核。 |
教学方法运用:演讲教学法 0.5学时 |
评价 |
课堂对话,教师参与,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,教师对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,学生与教师共同提出不足或改进意见,引导学生进行方案优化,据学生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。
(1)成果评定(60%),按各位同学提交的任务单及分工任务的难易程度评价。
(2)学习过程评价(30%),包括遵守纪律、工作速度、工作量、工作质量等内容。
(3)自我评价及团队合作评价(10%):自评,互评。
布置课后作业,学生课下自学内容,完成场地,工具和设备整理及清洁。
课后作业
1、 叉车起步时注意什么?
2、 叉车前进直行时应注意什么?
3、 叉车倒车饶“8”字时应注意什么? |
0.5学时 |
任务单元103:
一、教学目标(10学时):
学习情境 |
叉车货架升降与门架倾斜的操作 |
职业行动能力 |
目标 |
专业能力
|
应知 |
熟悉叉车工作部分的各个操作手柄 |
熟悉叉车工作部分操作手柄的功能 |
应会 |
会根据实际要求正确操作叉车工作部分的各个手柄 |
根据实际要求正确操作叉车装卸货物 |
社会能力 |
通过分组活动,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|
通过规范文明实训,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环保意识 |
通过小组讨论、上台演讲评述,培养沟通能力 |
方法能力 |
通过查阅资料、文献、培养个人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|
填写任务工作单,制订工作计划,培养工作方法能力 |
具有分析问题,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|
二、教学要求
1、教学对象要求:(1)学生要对叉车操作有一定的认识,能区分各种不同的叉车操作手柄,了解叉车在仓储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。(2)学生了解实训操作中的危险性,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、职业素养、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。(3)学生分组进行实训,一般每位教师带领8人左右。
2、教师要求:(1)要求配备2名教师;(2)教师具备一定叉车实训经验,能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情境,并根据教学设计利用一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实施,及时对学生的操作和行为加以指导、评价和总结,建立完善的叉车实训情境。
3、实训条件要求:(1)理论实训一体化专业教室;(2)演示、训练用叉车;(3)叉车实训书、学生实训手册;多媒体教学设备、课件和视频教学资料。
4、考核要求:(1)素质考核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考核评分,考核情况见素质核题库与标准。(2)过程考核由教师在教学检查过程中,指定小组中的学生,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考核,以抽查的形式展开。
三、教学过程及方法
资讯 |
1、引题,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叉车工作部分有哪些操作手柄,它们的作用是什么,然后导入新课。
2、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和分析叉车的工作部分的各个操作手柄。
3、教师在根据叉车工作部分各个操作手柄的分析后,分组布置学生根据叉车实训条件,让学生查找资料后,设计出合适的叉车实训方案。
参考资料
1、常用物流设备操作实训指导书
2、厂内机动车驾驶安全(上海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)
3、厂内机动车驾驶安全(浙江特种设备培训教材)
4)http://www.hzforklift.com/
5)http://www.linde-xiamen.com.cn/
6) http://www.chinaforklift.com/
案例:
1、叉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
故障现象:某厂驾驶员驾驶CPCD3三吨叉车送自行车轴皮入成品仓库,第六车送的是集装箱。由于这批轴皮要求大包装出厂,不应装集装箱,退回车间重新包装,在返回途中,驾驶员为图方便,未调头开倒车,而是顺车行驶,驾驶的叉车是超高装载(集装箱连底脚高1630MM,叉在货叉上后箱顶离地面的高度为1750MM)驾驶员视线被阻挡,叉车撞到了厂房。
故障分析:根据上述故障现象,在对超高装载(集装箱连底脚高1630MM,叉在货叉上后箱顶离地面的高度为1750MM)驾驶员视线被阻挡,驾驶员应该倒车行驶,可以判断是驾驶员违反了叉车驾驶安全操作规程,因而驾驶员要具有熟练的驾驶操作技能,才能避免上述故障现象的发生。
故障小结: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,各个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,规定了该工种的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必须遵守的规则。叉车驾驶员要具有熟练的驾驶操作技能,才能避免上述故障现象的发生。
|
教学方法运用:分析讲解教学法,实物教学 1学时 |
计划 |
以学生为主体,教学组织分组资讯讨论,在学生资讯过程中加以辅导,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、分析、归纳资讯资料,据学生手册和任务单制定工作计划(包括成员分工,时间分配,自评方式)。
|
教学方法运用:任务教学法、小组讨论法 1学时 |
决策 |
课堂对话、教师参与,学生交流对工作计划的认识及对相关知识点的分析,确定更合理可行的实施计划。 |
教学方法:演讲教学法 1学时 |
实施 |
学生主导、教师指导监督,学生依据工作单开始工作实施,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,加以指导,解答学生的疑问,注重操作的规范性、安全性和环保性。本任务的实施阶段如下:
一、 叉车启动与熄火操作。
二、 叉车货架升降与门架倾斜的操作。
三、叉车装卸货物的操作。 |
教学方法运用:实训教学法 6学时 |
检查 |
课堂对话,学生在计算、设计过程中,教师对学生通过抽查的方式,完成过程考核,学生在工作任务单完成后,通过自述、教师提问的形式,认识工作完成过程中较好和不足的部分,完成最后任务的考核。 |
教学方法运用:演讲教学法 0.5学时 |
评价 |
课堂对话,教师参与,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,教师对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,学生与教师共同提出不足或改进意见,引导学生进行方案优化,据学生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。
(1)成果评定(60%),按各位同学提交的任务单及分工任务的难易程度评价。
(2)学习过程评价(30%),包括遵守纪律、工作速度、工作量、工作质量等内容。
(3)自我评价及团队合作评价(10%):自评,互评。
布置课后作业,学生课下自学内容,完成场地,工具和设备整理及清洁。
课后作业
1、 简述叉车启动与熄火的步骤。
2、 叉车工作部分操作时应注意什么?
3、 叉车装卸货物时注意什么? |
0.5学时 |
任务单元104:
一、教学目标(10学时):
学习情境 |
叉车综合实训 |
职业行动能力 |
目标 |
专业能力
|
应知 |
熟悉叉车综合实训的规定路线 |
熟悉叉车综合实训的规定要求 |
应会 |
会根据实际要求正确操作叉车行驶路线 |
根据实际要求正确操作叉车装卸货物 |
社会能力 |
通过分组活动,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|
通过规范文明实训,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环保意识 |
通过小组讨论、上台演讲评述,培养沟通能力 |
方法能力 |
通过查阅资料、文献、培养个人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|
填写任务工作单,制订工作计划,培养工作方法能力 |
具有分析问题,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|
二、教学要求
1、教学对象要求:
(1)学生要有正确操作叉车知识,能区分各种不同的叉车操作手柄,了解叉车在仓储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。(2)学生了解实训操作中的危险性,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、职业素养、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。(3)学生分组进行实训,一般每位教师带领8人左右。
2、教师要求:
(1)要求配备2名教师;(2)教师具备一定叉车实训经验,能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情境,并根据教学设计利用一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实施,及时对学生的操作和行为加以指导、评价和总结,建立完善的叉车实训情境。
3、实训条件要求:
(1)理论实训一体化专业教室;(2)演示、训练用叉车;(3)叉车实训书、学生实训手册;多媒体教学设备、课件和视频教学资料。
4、考核要求:
(1)素质考核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考核评分,考核情况见素质核题库与标准。(2)过程考核由教师在教学检查过程中,指定小组中的学生,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考核,以抽查的形式展开。
三、教学过程及方法
资讯 |
1、引题,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叉车综合实训路线怎么样?综合实训时应该注意什么?然后导入新课。
2、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和分析叉车的工作部分的各个操作手柄。
3、教师在根据叉车综合实训分析后,分组布置学生根据叉车综合实训条件,让学生查找资料后,设计出合适的叉车综合实训方案。
参考资料
1、常用物流设备操作实训指导书
2、厂内机动车驾驶安全(上海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)
3、厂内机动车驾驶安全(浙江特种设备培训教材)
4)http://www.hzforklift.com/
5)http://www.linde-xiamen.com.cn/
6) http://www.chinaforklift.com/
案例:
1、叉车的维护与保养
故障现象:某装卸公司叉车驾驶员顾某驾驶一辆CPCD3叉车去货场装卸货物,该车上一班驾驶员程某告知顾某该车制动效果不好,而其本人对制动未作检查。顾某运行前也未对制动进行检查,即进行作业,此时顾某以10KM/h速度空载向货场驶去,在即将进入货场附近时,突然发现前面路面在维修,顾某当即采取制动措施,可是一脚踏下去制动失效,再踏也没有用,当他用手制动刹车时,为时已晚,造成车毁人伤的事故。
故障分析:根据上述故障现象,顾某驾驶一辆CPCD3叉车去货场装卸货物,该车上一班驾驶员程某告知顾某该车制动效果不好,顾某运行前未对制动进行检查,即进行作业,可以判断是驾驶员顾某未按规定做好叉车的维护与保养工作,车辆的技术状况的好坏,对安全行车有很大的影响,因而作好叉车的维护与保养工作,确保车辆的技术状况良好,才能避免上述故障现象的发生。
故障小结:车辆的技术状况的好坏,对安全行车有很大的影响,作好叉车的维护与保养工作,确保车辆的技术状况良好才能避免上述故障现象的发生。
|
教学方法运用:分析讲解教学法,实物教学 1学时 |
计划 |
以学生为主体,教学组织分组资讯讨论,在学生资讯过程中加以辅导,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、分析、归纳资讯资料,据学生手册和任务单制定工作计划(包括成员分工,时间分配,自评方式)。
|
教学方法运用:任务教学法、小组讨论法 1学时 |
决策 |
课堂对话、教师参与,学生交流对工作计划的认识及对相关知识点的分析,确定更合理可行的实施计划。 |
教学方法:演讲教学法 1学时 |
实施 |
学生主导、教师指导监督,学生依据工作单开始工作实施,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,加以指导,解答学生的疑问,注重操作的规范性、安全性和环保性。本任务的实施阶段如下:
一、 叉车综合实训的路线。
二、叉车装卸货物的操作。 |
教学方法运用:实训教学法 6学时 |
检查 |
课堂对话,学生在计算、设计过程中,教师对学生通过抽查的方式,完成过程考核,学生在工作任务单完成后,通过自述、教师提问的形式,认识工作完成过程中较好和不足的部分,完成最后任务的考核。 |
教学方法运用:演讲教学法 0.5学时 |
评价 |
课堂对话,教师参与,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,教师对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,学生与教师共同提出不足或改进意见,引导学生进行方案优化,据学生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。
(1)成果评定(60%),按各位同学提交的任务单及分工任务的难易程度评价。
(2)学习过程评价(30%),包括遵守纪律、工作速度、工作量、工作质量等内容。
(3)自我评价及团队合作评价(10%):自评,互评。
布置课后作业,学生课下自学内容,完成场地,工具和设备整理及清洁。
课后作业
1、 简述叉车综合实训的路线。
2、 叉车综合实训时应注意什么?
|
0.5学时 |
|